第121章 宋濂一对N(1)(2/3)
你们却在这儿百般刁难、横加阻挠!”紧接着,朱元璋大手一挥,高声下令:“来人,把这反对的五个腐儒拉出去,各打二十大板!”
“让你们好好反思,莫要再阻碍我大明的进步之路!”
话音刚落,如狼似虎的侍卫们立刻行动起来,迅速将那五位大臣强行带出了朝堂,只留下他们惊慌失措的呼喊声在空气中渐渐消散。
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寂静,其他大臣们纷纷低垂着头,大气都不敢出。
朱元璋目光如炬,冷峻地扫视着殿下噤若寒蝉的众人,语气斩钉截铁,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:“女子受教育一事,就依照宋学士所奏议的执行。”
“咱希望你们都能明白,凡事应以国家的大局为重,切莫再一味地因循守旧,抱残守缺。”
“否则,今日这五人的下场,便是你们的前车之鉴!”
大臣们齐声高呼:“臣等遵旨!”
此时的宋濂感慨万千,此事若是在以前提及,自己必定会成为被拖出去责打的一员。
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,目光投向宋濂:“宋学士,你可还有其他奏报?”
宋濂赶忙整理了一下思绪,恭敬地拱手说道:“陛下,臣的确还有关于科举之事,要向陛下奏明。”
此言一出,朝堂上顿时又响起一阵小声的议论。
武将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站在首位的徐达,蓝玉轻轻拉了拉徐达的衣袖,低声说道:“魏国公,宋学士最近似乎与您往来颇为密切,对于此事您还反对吗?要不,我先站出来反对?”
徐达没好气地瞪了蓝玉一眼,低声呵斥道:“滚回去站好!老夫知道此事,你就安静看着,别多问,总之不要反对便是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蓝玉虽满心都是疑惑,但见徐达如此严肃,也只能乖乖退回到原位,然后与其他武将一一知会,让他们切莫提出反对意见。
宋濂清了清嗓子,朗声道:“陛下,科举制度乃是我大明选拔人才的关键途径,其重要性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。”
“因此,臣斗胆请求陛下重新开启科举恩科。”
说罢,便郑重地跪下,态度诚恳地表达请求。
其他文官见此情形,也纷纷跟着跪地,齐声请求重开科举。
刹那间,朝堂上黑压压地跪倒了一片。
“陛下,科举取士乃国之大典,如今我大明正值用人之际,重开科举,广纳贤才,实乃当务之急啊!”
“是啊,陛下!天下有才之士皆盼望着能为朝廷效力,科举就是他们报效国家的途径。”
“重开科举,既能让这些才俊有施展才华的机会,也能为我大明的治理注入新的活力,恳请陛下恩准!”
“陛下,自开国以来,我大明根基初定,百事待兴,亟需有识之士来辅佐陛下治理天下。”
“科举制度传承多年,为历代选拔出无数良才,如今重启科举,必能为我朝选拔出更多栋梁,巩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。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言辞中都饱含着对重开科举的急切期盼。
朱元璋佯装神色冷峻,目光如刀般射向宋濂,质问道:“宋学士,你可还记得,咱当初为何停罢科举?”
宋濂跪在地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