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5章 “同甘共苦”视角的试炼(3/4)
视角内呈现出一个工厂外道路的景象。夕阳的余晖洒在空旷的道路上,但却显得格外凄凉。
丛泰安孤零零地走在道路上,他的背影显得非常落寞与无助。
林芯曈的心也随之沉了下去,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丛泰安此时的绝望与痛苦。
虽然她知道,这是试炼的一部分。
然而,她也明白,试炼的意义在于成长与蜕变。
她必须放下自己那颗浮躁且好奇的心,专注于试炼本身,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。
于是,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让自己平静下来,继续观察着丛泰安的视角,期待着能够从中学到些什么。
紧接着,丛泰安的视角突然又变回了那个熟悉的纯粹的蔚蓝虚空景象。
林芯曈的心中猛地一紧,感到一丝惊愕。
她不由自主地抬头望向那无垠的虚空,仿佛在期待着什么未知的降临。
然而,眼前的景象却与她心中所想截然不同。
在那景象的最上方,也就是在林芯曈的视角范围内,六个大字——“回忆情节道理”赫然显现,如同天书般神秘莫测。
林芯曈目光凝重,紧紧盯着这六个大字,心中闪过一丝诧异。
但很快,她仿佛领悟到了什么,眼神逐渐变得坚定。
她明白,这是要让她回想一段道理。
一段关于人性、背叛与应对之道的深刻道理。
仔细回想一下,丛泰安以前也跟自己讲过这段故事。
那个时候王轮的内心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他开始自满起来,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技能,足以独当一面,甚至开始轻视老师傅的教诲。
终于有一天,这位徒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,硬生生地将丛泰安赶出了机械厂。
丛泰安离开时,眼中满是不舍与失望,但他并没有因此怨恨徒弟。
相反,他深知徒弟在机械操作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,担心他日后会因此犯错。
于是,老师傅一次次地回到机械厂,试图再次辅佐徒弟。
但每一次,他都被徒弟无情地赶走。
这个故事在林芯曈的梦境中反复回荡,让她不禁深思其中的道理。
她渐渐明白,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关于人性、师徒之情以及面对背叛时的宽容与智慧。
丛泰安的宽容与无私,不仅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,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:即使面对背叛与伤害,也应保持一颗宽容的心。
用智慧去化解矛盾,而不是盲目地怨恨与报复。
正当林芯曈沉浸在深思中时,一个古代名人事例突然跃入她的脑海。
与这个故事几乎如出一辙。
那便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与其弟子冉有。
冉有曾是孔子门下的一位得意弟子,深受孔子的器重与教诲。
然而,在后来的一次政治斗争中,冉有却背叛了孔子所倡导的仁政之道。
站在了孔子的对立面。
面对冉有的背叛,孔子并没有因此怨恨他。
相反,他深知冉有在治国理政方面仍有不足,担心他日后会因此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