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170号小说网

170号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不是吧君子也防 > 第721章 咱俩清清白白的回家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721章 咱俩清清白白的回家(3/4)

包括南龙欧阳氏的族长与几位族老,还有婶娘娘家甄氏那边的亲戚……

    欧阳戎都需要以家里年轻男主人的身份去招待,反正越接近生辰宴,他越忙。

    在这种农耕时代,乡下并不算是什么破落嫌弃、避之不及之地,也没有乡巴佬这个词。

    士、农、工、商,四个阶层,农的地位是不低的,商人反而是贱业,历代统治者都强调重农抑商。

    所以衣锦还乡、荣归故里,反而是一种很大的荣耀,不管你在外面仕途有多厉害、官做的多大,年老乞骸骨后,大概率都是回归乡里,悠哉养老,能以一己之力让寒门崛起为士族郡望,已经算是个人影响力的顶配了……除非你是牛逼到了顶破天花板,通上了天、封了王爵,举族升迁那种。

    眼下欧阳戎官至修文馆学士,代理江州刺史,已经是南陇老家那边的大名人了,虽然以前就是名传十里八乡的读书种子,但现在更上一层楼了,是南陇县十几年都难得一见的彪悍人物,在庐陵全州都名声不小。

    要知道庐陵的读书人可是很卷的,号称十里一进士,在整个江南道都是出了名的,也是白鹿洞书院挺看重的“招生地”,耕读传家都不过是庐陵寻常人家的标配。

    每一届洛阳科举,南方进士本就名额寥寥,但是其中几乎都会有一个位置,被庐陵的读书人占得,整的和低保一样,这么看来,某人在朝中的同乡真不算少。

    曾经的读书种子欧阳良翰,就是出身在这种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”的氛围中,被赵母、甄淑媛拉扯长大,是从这种地狱难度的读书环境中杀出来的,也是庐陵那一届的小卷王,后来成了大周久视元年的探花郎。

    所以,现在欧阳戎治理江州,对那半死不活、难出进士的州学县学,是最看不顺眼的,可能是水运发达的缘故,江州的年轻子弟似乎大都喜欢从事商贸之事。

    当然了,也不排除是因为朝廷贬官至江州的人太多,老百姓们都觉得,内卷当官好像也没啥必要,毕竟一大批被贬官员的终点,就是他们的起点……简直笑死。

    不管如何,欧阳戎现在作为南陇欧阳氏站在最高台面上的人物,婶娘甄淑媛的生辰,都有族长、族老们过来祝寿,算是排面拉满了。

    但欧阳戎发现,还缺了一家,是欧阳戎的娘亲出身的南陇赵氏,他前些日子也问过甄淑媛,要不要请南陇赵氏的人过来,被甄淑媛一口否决了,也不知是为何……

    来到厨房。

    欧阳戎看见赵清秀正在煲汤,背对着他。

    他走去,瞧了眼,看见锅里有些草药在沉浮,汤汁乳白色的,类似鱼汤。

    这好像是叫什么三白养颜汤,加了白术、白茯苓、白芍和甘草等中草药,因而得名“三白”。

    这些草药都是欧阳戎前几日陪绣娘去买的,她说这个三白养颜汤的方子,是那位孙老道随口教的,此药膳有调理脾胃、是女子美白的作用,这次正好用上了。

    欧阳戎好奇的打量了眼正在熬制的药汤。

    这是绣娘明晚送给婶娘的生辰礼之一,到时候,她还会下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,一起带去槐叶巷宅邸,孝敬婶娘。

    赵清秀查看了下熬汤情况,转身返回主厢房,欧阳戎陪伴跟上。

    回屋后,赵清秀从床头取来了一份未完的刺绣,低头继续一针一线的缝制起来。

    欧阳戎看了眼,好像是一只蓝色的小香囊。

    他在屋内转悠了圈,发现绣娘的梳妆台上,多了一根崭新的木盒,瞧着像是装手饰的。

    欧阳戎走去,将锦盒打开一条缝,刚瞄一眼,就听到后方传来赵清秀的“啊啊”声,他收回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合租的弟弟竟是擦边网黄 雨霖泠(sc,强制爱,前世今生) 玩具(np) 卧底宠妃(高h) 倒春寒 (1v1,偷窥,利用,炮友转正) 二流情人(年龄差,年上bg) 皮囊之罪(NP) 十八线男配上位(校园1V1)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